专业必须满足相应的专业补充标准。专业补充标准规定了相应专业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方面的特殊要求。
本补充标准适用于机械类专业,主要包括机械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车辆工程专业、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等。
1.课程体系
由各学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自主设置课程体系。本专业补充标准只对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工程基础类、专业基础类、专业类、实践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六类课程提出基本要求。
1.1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
数学类包括线性代数、微积分、微分方程、概率和数理统计、计算方法等知识领域,自然科学类科目包括物理、化学等知识领域。
1.2 工程基础类课程
工程基础类的科目以数学与自然科学为基础,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或数值方法,发现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热流体、电工电子学、材料科学基础等知识领域。
1.3 专业基础类课程
机械工程专业应包含: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机械制造工程原理与技术,控制理论与技术,工程测试及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管理科学基础等知识领域。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包含:机械设计原理与方法,机械制造工程原理与技术,机械系统中的传动与控制,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知识领域。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应包含:机械设计及制造基础,材料加工冶金传输原理,材料成型原理,材料成型工艺与设备,检测技术及控制工程基础等知识领域。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应包含: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电路原理,工程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与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机电系统设计等知识领域。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应包含:机械设计及制造基础,过程(化工)原理,过程设备设计,过程流体机械,过程装备控制技术与应用等知识领域。
车辆工程专业应包含: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控制工程基础等知识领域。此外,汽车方向还应包含汽车构造、理论、设计、电子与实验学等知识领域;轨道车辆方向还应包含轨道车辆构造、理论、设计、牵引、制动、网络等知识领域。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包含: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汽车理论、构造、电子,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服务、营销、保险等知识领域。
1.4 专业类课程
各校可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设置课程,办出特色。
1.5 实践环节
1.5.1 工程训练
学生通过系统的工程技术学习和工艺技术训练,提高工程意识、质量、安全、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包括机械制造过程认知实习、基本制造技术训练、先进制造技术训练、机电综合技术训练等。
1.5.2 实验课程
实验类型包括认知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等,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实施和测试分析的能力。
1.5.3 课程设计
主干课程应设置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5.4 生产实习
观察和学习各种加工方法;学习各种加工设备、工艺装备和物流系统的工作原理、功能、特点和适用范围;了解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了解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了解先进的生产理念和组织管理方式。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5.5科技创新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开发或设计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精神。
1.6毕业设计(论文)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素质,培养创新能力。
1.6.1选题
选题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以工程设计为主,源于实际工程问题的占一定比例,一人一题。
1.6.2指导
应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或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指导,支持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论文)。
2. 师资队伍
2.1专业背景
从事专业骨干课教学工作的教师,专业背景满足教学要求。
2.2工程背景
具有企业或相关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占20%以上;具有从事过工程设计和研究背景的教师占30%以上;获得中、高级工程技术职称或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教师占一定比例。
3. 支持条件
3.1专业资料
拥有各类图书、手册、标准、期刊及电子与网络信息资源,能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和教师专业教学与科研所需。
3.2实践基地
(1)实验室向学生开放,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与业界有密切的联系,具有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基地为本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外实践场所和条件。
(2)建有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地,吸引学生广泛参与科技活动,提高创造性设计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